2018年3月24日 星期六

購買實體物品的執著是怎麼崩壞的

大概在幾年前,我開始轉向購買數位商品。

我不是要比較數位與實體該選擇那個,而是想回想一下我的實體執著是怎麼崩壞的。
一部分原因要歸到購買方式改變的鍋上。

在資訊取得極不便利的過去年代,如果你的興趣並不是那麼主流,那就連取得一本相關情報誌這種在現代都已經快被拋棄的方式都需要一點運氣了,更別說要進行消費。

對於沒啥門路的人來說,你想消費。 最常見的可能性就是某天突然撞見一個神祕(?)店家,於是如獲至寶。 三不五時就在店內鬼混看看最近出了什麼新玩意、或是店家有沒有甚麼新消息。

嗯,當然還是那個問題,首先你得先有運氣撞見這種店。

於是購買就成為日常生活中一種很重要的儀式,而不只是滿足慾望的行為。

在發現這種店家之後,首先你得要計畫如何空出時間前往這個店家。
在以前,這種店家存在於台北的可能性最大,其次是高雄。
如果再加上有效率又不怎黑心的條件,那出現在你家附近的可能性還真是不會太高。

在交通方式並不發達的年代,一個外縣市的學生要跑到台北去,難度其實也跟出國差不了多少。

你必須要在有限的時間內規劃來回行程、控制逗留店家的時間,獲得資訊挑選物品留下訂單, 可行的話,順便再尋找一下新的店家。然後在回程上就開始思考下次要來的時間規劃。

為了取得一個物品,你就必須花上一天的時間去移動。 這還不包括你訂貨然後等貨到的時間。 (通常得要一個多月以上) 於是取得資訊、前往店家、等待到貨這個過程所帶來的樂趣與回憶,往往超過獲得物品本身。 (常常還會有等了好久終於拿到,結果覺得不怎麼樣的體驗。)

而當網路興起之後,首先是取得資訊的成本與難易度幾乎降低為零。
再來則是大部分店家也開始推動轉帳訂購宅配的服務,漸漸的不需要親自去店家。 

而後則是Amazon的興起,就算跨國輸送也只要幾天的時間,如果是預購還可能在發售當天就能拿到。

等到連國外代購轉送服務的出現,簡直是不要太方便。 

於是當 Perfume 再次激起我對日本音樂興趣的時候,我取得商品的過程就變得非常的簡單,簡單到天經地義理所當然。取得物品這件事並不再帶有值得回憶的價值,它的內容還比較具有意義。

而取得成本越來越低,所帶來的另一個改變則更為重要。那表示可以更廣泛的去嘗試原本不可能的碰觸的類型。所以到最後反倒是購買數位商品還比較能滿足想要消費的慾望。(不過,我覺得串流還是不行的)

至於收藏的滿足感,得要跟你的視線跟收藏品交集的時候才會產生。
而且就我現在的想法來說,看到滿屋子的物品,所感受到的不會是滿足與成就, 說不定反倒是罪惡感(?)會比較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