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29日 星期一

音樂人的偶像性?

因為最近一直在思索自己想要的是什麼東西,想來想去竟然得出
一個奇怪的答案,那就是我所追求的也許就是「音樂人的偶像性」。
不是偶像的偶像性,也不是音樂人的音樂性,而是「音樂人的偶像性」。

以下的說法只是臨時想到,粗糙繆誤的地方還很多,敬請見諒。

歐美人所謂的IDOL跟日本人所謂的アイドル是不太一樣的。
歐美人所謂的IDOL比較接近公眾人物的魅力,更誇張一點的說法就是Charisma。

IDOL是種個人魅力的表現,只要一個人具有這種特質就具有IDOL性。
他是種人格特質,而不是「職業是IDOL」而塑造、強化出來的。
歐美並沒有日本的アイドル職業概念,比較接近的應該算是STAR,
不過STAR跟偶像性或者說迷戀、崇拜並沒有一定的關連性,
而是因人而異。

而日本人所謂的アイドル是種獨特的「職業」概念,很多人為了成為
「偶像」拼命進入這個圈子,她們要成為的是受人喜愛的「偶像」,
而不是歌手或演員。但是在這過程之中,她們可能會去拍寫真,
拍連續劇、電影,唱歌跳舞甚至於搞笑,她們透過這些表演吸引人氣
與注意力而成為偶像。她們的表演或許很棒很專業,但是她們在意的
不是表演,而是會不會紅。

從這會引出一個問題,以アイドル為目標的人,跟具有アイドル性的人
(創作歌手或實力歌手,尤其是年輕女性)要是以華語歌手作例子,
大概就是鄧麗君、張雨生、周杰倫這一類人吧。

這個問題在Perfume上會特別的明顯,因為這三個女孩的目標是成為
アイドル,但是背後的製作群卻是不怎麼懂アイドル的,也就是說
兩邊其實是互相不能理解的。所以最後出現了Perfume這種具有音樂性的
アイドル團體,不過アイドル性跟音樂性又是切割開來的奇怪現象。

三個人或許不能接受、無法理解她們現在的表演方式,或許有許多不滿。
但是因為她們現在走紅了,所以可以接受並繼續作下去。再讓她們在
「受到喜愛」與「自己的表演」之間選一次,,她們會選擇的應該還是
成為大家注目的焦點而不是自己的表演,就跟搞笑藝人一樣,她們堅持的
是要走紅而不是表演,表演只是走紅的工具與過程。跟連續劇或動漫畫
那種「我要用我的歌聲/音樂/表演讓大家喜歡我」的熱血少男少女是不一樣的。

會走上アイドル這條路的,應該有不少人都是這樣想的吧。想要成為
アイドル的人到底會怎樣想,會做怎樣的選擇,其實還蠻耐人尋味的。

2011年8月6日 星期六

志方あきこ 白夢の繭~Ricordando il passato 感想

白夢の繭~Ricordando il passato~ 志方あきこ

前一陣子買的三張專輯中,志方是唯一毫不猶豫就訂下去的專輯。

因為在三個人之中,志方給我的印象是看似華麗多變,骨子裡卻還蠻保守的。
偶而會發神經弄出很有趣的東西,但是真要說搞出離經判道的東西可能性反倒是三個人之中最小的。

實際拿到這張專輯聆聽之後,果然是很志方的東西,不過編曲跟唱腔的安排比上次那張魔塔的迷你專輯有趣多了。
更正確一點的感想是,這張專輯我最喜愛的是志方的編曲,而不是歌聲。

就以嚴格一點的標準來說,志方其實是相當仰賴許多小手段來強化聽覺效果的歌手,也就是說她比較缺乏強力的正攻手段。

志方的歌唱水準算是不錯,但是她的編曲與後製能力比歌聲更強上幾個等級。
我並不是認為這種現象有問題,而是認為這其實是種寶貴而有趣的能力。

我聽音樂最在意的地方有兩點,一個是好聽,一個是有趣,至於這個聲音真不真就得要看那個歌手的主要訴求而定。
志方會被我歸類到Perfume那一類去,因為兩者所強調的都是演出效果。

扯遠了…。好聽的歌手其實還蠻容易找的,只要唱歌的人功力不要太糟,挑的曲子不要太離譜,磨合久了都會有不錯的效果。
但是有趣的歌就難找了,這就有點難解釋了,懂的人就會懂,不懂的人多說也無益。

所以這張迷你專輯5首歌中,志方自己編的四首歌我都很喜歡。不是志方編的「幻想林」,曲調的安排的確是很適合志方的風格,但我不太喜歡這種沈寂的調性就是。

「Pitalacta ~陽月の舞~」、「Pantalea」 就是我很喜歡的華麗民族風表現,「誰ガ為ノ世界」開頭的疾走速度感更是讓初聽的我相當興奮。
「白夢の繭 ~Ricordando il passato~」這首主題曲,是我比較不喜歡的曲風類型(基本上來說,我比較喜歡跳一點的東西),不過感傷的氣氛有抓到,也算是OK的曲子。

至於這張專輯的問題嗎,也就是志方的老問題。專輯本身是不錯聽,但是缺乏餘韻的後勁,無法光靠回想就讓我興奮,不過我想這應該算是個人問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