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29日 星期一

音樂人的偶像性?

因為最近一直在思索自己想要的是什麼東西,想來想去竟然得出
一個奇怪的答案,那就是我所追求的也許就是「音樂人的偶像性」。
不是偶像的偶像性,也不是音樂人的音樂性,而是「音樂人的偶像性」。

以下的說法只是臨時想到,粗糙繆誤的地方還很多,敬請見諒。

歐美人所謂的IDOL跟日本人所謂的アイドル是不太一樣的。
歐美人所謂的IDOL比較接近公眾人物的魅力,更誇張一點的說法就是Charisma。

IDOL是種個人魅力的表現,只要一個人具有這種特質就具有IDOL性。
他是種人格特質,而不是「職業是IDOL」而塑造、強化出來的。
歐美並沒有日本的アイドル職業概念,比較接近的應該算是STAR,
不過STAR跟偶像性或者說迷戀、崇拜並沒有一定的關連性,
而是因人而異。

而日本人所謂的アイドル是種獨特的「職業」概念,很多人為了成為
「偶像」拼命進入這個圈子,她們要成為的是受人喜愛的「偶像」,
而不是歌手或演員。但是在這過程之中,她們可能會去拍寫真,
拍連續劇、電影,唱歌跳舞甚至於搞笑,她們透過這些表演吸引人氣
與注意力而成為偶像。她們的表演或許很棒很專業,但是她們在意的
不是表演,而是會不會紅。

從這會引出一個問題,以アイドル為目標的人,跟具有アイドル性的人
(創作歌手或實力歌手,尤其是年輕女性)要是以華語歌手作例子,
大概就是鄧麗君、張雨生、周杰倫這一類人吧。

這個問題在Perfume上會特別的明顯,因為這三個女孩的目標是成為
アイドル,但是背後的製作群卻是不怎麼懂アイドル的,也就是說
兩邊其實是互相不能理解的。所以最後出現了Perfume這種具有音樂性的
アイドル團體,不過アイドル性跟音樂性又是切割開來的奇怪現象。

三個人或許不能接受、無法理解她們現在的表演方式,或許有許多不滿。
但是因為她們現在走紅了,所以可以接受並繼續作下去。再讓她們在
「受到喜愛」與「自己的表演」之間選一次,,她們會選擇的應該還是
成為大家注目的焦點而不是自己的表演,就跟搞笑藝人一樣,她們堅持的
是要走紅而不是表演,表演只是走紅的工具與過程。跟連續劇或動漫畫
那種「我要用我的歌聲/音樂/表演讓大家喜歡我」的熱血少男少女是不一樣的。

會走上アイドル這條路的,應該有不少人都是這樣想的吧。想要成為
アイドル的人到底會怎樣想,會做怎樣的選擇,其實還蠻耐人尋味的。

沒有留言: